固體與液體聚氯化鋁在使用上有何區別
發布時間:2025-09-01 作者:億升化工
固體與液體聚氯化鋁(PAC)在使用上的核心區別體現在物理形態、溶解性、操作流程、儲存運輸、適用場景及成本效益等方面。以下從具體維度展開對比,并給出選擇建議:1. 物理形態與溶解性
固體聚氯化鋁:通常為白色或淡黃色粉末/顆粒,有效含量(以Al₂O₃計)較高(28%-30%)。需先與水混合溶解,形成濃度約10%-20%的溶液后再投加。
液體聚氯化鋁:為棕褐色粘稠液體,有效含量較低(8%-15%)。可直接投加,但需根據處理需求稀釋到合適濃度(如1%-5%)。
關鍵差異:固體聚氯化鋁需額外溶解步驟,液體聚氯化鋁可直接使用但需稀釋。
2. 操作流程與設備需求
固體聚氯化鋁:
溶解步驟:需在溶解池/罐中加水攪拌(通常按1:5-1:10比例),溶解時間約30-60分鐘,形成均勻溶液。
投加設備:需配備溶解池、攪拌器、計量泵,操作流程較復雜。
液體聚氯化鋁:
直接投加:通過計量泵直接注入待處理水體,無需溶解步驟。
稀釋需求:若原液濃度過高(如15%),可能需稀釋到1%-5%再投加,但稀釋操作簡單(僅需加水攪拌)。
3. 儲存與運輸成本
固體聚氯化鋁:
儲存優勢:干燥形態,不易變質,儲存期長(通常1-2年),需防潮但無需控溫。
運輸成本:體積小、重量輕,運輸成本低(適合長距離運輸)。
液體聚氯化鋁:
儲存限制:需避光、陰涼處儲存,低溫可能凍結(需保溫),高溫可能降解(需控溫20-30℃)。
運輸成本:體積大、重量重,運輸需罐車或專用容器,成本高(適合短距離運輸)。
關鍵差異:固體聚氯化鋁儲存和運輸更經濟,液體聚氯化鋁需特殊儲存條件。
4. 適用場景與劑量調整
固體聚氯化鋁:
適用場景:大規模水處理設施(如自來水廠、市政污水處理廠),有專用溶解和投加系統。
劑量計算:以質量計(如kg/噸水),需根據有效含量(Al₂O₃%)換算實際投加量。
示例:若固體聚氯化鋁有效含量30%,處理1噸水需投加量=目標劑量(mg/L)×1噸水體積(1m³=1000L)÷1000(mg/g)÷30%。
液體聚氯化鋁:
適用場景:小型或分散式處理系統(如工業廢水處理站、游泳池、農村分散式供水),需快速調整劑量。
劑量計算:以體積計(如L/噸水),需根據原液濃度換算。
示例:若液體聚氯化鋁有效含量10%,處理1噸水需投加量=目標劑量(mg/L)×1000L÷10%(即10g/L Al₂O₃)÷1000(mg/g)=目標劑量÷10L。
關鍵差異:固體聚氯化鋁適合大規模、固定劑量場景,液體聚氯化鋁適合小規模、靈活調整場景。
5. 成本效益分析
大規模使用(如水廠):固體聚氯化鋁更經濟(運輸/儲存成本低,長期總成本低)。
小規;蚍稚⑹绞褂茫ㄈ绻I廢水站):液體聚氯化鋁更便捷(節省人力/設備成本,總成本可能更低)。
6. 環境與安全影響
固體聚氯化鋁:溶解時可能產生粉塵,需在通風環境下操作,避免吸入。
液體聚氯化鋁:泄漏可能污染土壤或水體,需注意儲存容器密封性,避免泄漏。